有些人早早等候,那许多货物,都比那些小船从襄阳过来的物件要便宜许多,尤其是毛料,江南之地,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温暖,但到了寒冬腊月,也极是僵冷难熬,木船上除了那些可以放木炭、外围用竹筐装着的小火炉、能透光的琉璃瓦、一个个好看耐用的铁锅、针线等常用物品外,还有许多襄阳、建康等地生产的新货。

比如以前从柳树皮里用提取的镇痛药,总会让人腹痛呕吐,而如今,这种药在在使用如柠檬酸等东西处理后,医院制出一种新药,能让人止痛降烧的同时,还不会呕吐。

还有雕版,许多经文、书籍的雕版被人追逐收藏,尤其是一些大书法家、诗集的雕版,能被这里的大户们争出天价——比如《王羲之、王献之文集》全套的二十七张的硬木雕版,是萧君泽命的将作府将内宫收藏的原本用来做的母版本,总共才雕刻了一百套,每个郡县只发放一套,毕竟字帖这种东西在这个非常珍贵。

结果许多先前没抢到雕版的,都像狼一样尾随而来,想要购到一套整版,甚至还有买不起的集合起来,想要集资购买。

襄阳最拳头的产品是一种羊毛、麻、丝混纺的布料,厚实坚固,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牛仔布——没办法那边的纺织业实在太卷了,没有新产品,很难卖出高利润。

这种厚实耐磨的布料草原诸部争相抢购,根本没能流到东吴,如今这里居然也在卖,许多江南纺织世家都加价买了回去,想研究仿制。

不过,让萧君泽意外的是,卖得最好的,居然是历阳书院修订加注后的《公元字典》,公元用的是萧君泽年号,字典的内容大部分是当初萧君泽在北魏时弄出的声韵拼写之法,历阳书院召集了三百多人,将一些古音、方言也标注进去,同时引经据典,把收录五千多个字逐一做了解释。

让萧君泽惊讶的是,许多人居然直接把字典当书本一样阅读。

原因是“许多经典的古书,都已是孤本,我等贫寒人家,闻所未闻,如果难得有一书可以寻章断句,看到一鳞半爪,已是幸运之事!能让人时时揣摩、思考。”

所以,哪怕一本厚字典卖到五百多大钱,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,要知道这时候,一匹三尺宽,十丈长的绢也才买五百多文。

至于零碎的针线、梳子、铁钉,则是

章节目录